秋风飒飒,瓜果飘香,10月的苍溪,万亩产业园和家庭农场,随处可见群众秋种、秋播的忙碌身影;在工业园内,扶贫车间里机器轰鸣,生产工人们统一着装,熟练操作;田间地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走进基层,一户不落地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全县上下一派热闹繁忙景象......时下,脱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梨乡大地每一个角落,催人奋进。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苍溪县始终把高质量脱贫放在首位,积极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和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汇集强大力量助推脱贫攻坚。今年,全县持续深化全程全域理念,对标对表,凝心聚力,圆满承办了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督导推进会。
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实现175个贫困村退出、8.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1%,连续三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位列“好”的等次,今年将全面实现村退出、县摘帽,一举摘掉国贫县帽子。这一切成绩的背后,是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更是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真帮实扶。
社会扶贫:凝聚社会力量 做好扶贫文章
“企业帮助我们解决了销路和技术上的问题,养猪也就不冒风险了。”在五龙镇三会村自强农场,贫困户潘洪全笑着说。
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我县积极构建社会扶贫大格局,社会各界尤其是国有、民营企业不断加入,参与社会扶贫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受益贫困群众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会(协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全县民企、商协会累计捐款捐物价值8800余万元,用于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集体经济、村级阵地建设等。实现了87家民营企业、21个商协会对20个贫困村,1000多民营经济人士对234个非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受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931户6757人。
“在社会扶贫过程中,我们创新了‘1+3’‘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模式,‘1’即党政主导;‘3’即商企联动、农企互动、典型带动,收到了明显成效。”县扶贫开发局局长任斌表示。
在社会氛围营造方面,全县积极开展先进评选和宣传活动,充分挖掘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典型,向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推送宣传报道社会扶贫先进典型20余人次,其中李君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罗洪荣获“2015年全国优秀农民工”、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卢俊卿获评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此外,我县还创新推广“远山结亲·以购促帮”模式,231个帮扶部门、5200余名干部职工到村入户认购贫困户农产品,实现户均增收800元以上,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带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东西部扶贫协作:聚力两地协作 实现合作共赢
“广元全市上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辛勤双手创造了美好生活,很不简单,尤其是苍溪,在产业扶贫上创造了很好的经验,这里的群众称我们为"浙江亲人",我们也将全力与老区人民携手共进,同步走进小康社会。”10月17日,三门县委赴苍溪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德宇获评全市脱贫攻坚贡献奖,当谈及从浙江三门来四川苍溪工作的感受时,他如是说。
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我县与浙江三门县积极对接,携手探索形成以交流互访为引领、产业扶贫为基础、社会力量为重点、资源共享为动力的扶贫协作新模式,推动东部先进理念、开放举措、资金技术及品牌优势等与苍溪发展有机结合,积极创建践行东西部扶贫协作思想示范县。
去年,苍溪共选派138名乡镇和贫困村干部到浙江三门县跟班学习。学成后的乡村干部带领全县60个村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23项,创建品牌14个,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80余元。今年,全县共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16个,援助资金达377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893人。
产业扶贫:完善产业布局 推进三园联动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助农增收,坚持“一村一品一产业”、“一户一业一庭园”产业扶贫思路,采取“大园区+小庭园”模式,围绕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百亿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村特色产业园、户办小庭园“三园联动”建设。
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9个、“一村一品”示范园447个、户办产业小庭院5.48万户,其中贫困户产业园1.56万户。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6万亩,建成优质粮油基地50.5万亩、猕猴桃产业基地39.3万亩、苍溪雪梨15万亩、中药材14.8万亩、外销出口蔬菜2万亩。年产粮油45万吨、特色水果25万吨、中药材8万吨以上。全县7879贫困户、20638名贫困人口依靠发展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百亿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实现特色农产业人均增收3950元,成为稳定脱贫的“倍增器”。
就业扶贫:创新创业机制 推进精准就业
就业是脱贫的关键点。我县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目标,综合运用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强化产业转移和劳务转移输出,搭建对外输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组织有劳动力的家庭有序外出就业。2014年以来,累计举办就业扶贫招聘会63场,开展转移就业培训703次,帮助1.4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建成扶贫基地、车间94个,实施劳动技能和劳务品牌培训4197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1737个,2305个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深化“六个一”返乡创业回引模式,1568余名农村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务工6000余人。
近年来,全县累计招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3100余人,创办各类实体2600多个,带动就业4.2万余人。创建认定就业扶贫基地(车间)94个,优秀项目落地贫困村22个,吸纳劳动者就业1990人,被评为全国第三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安居保障:保障住房安全 筑牢脱贫基础
为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全县统筹用好用活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等国家政策,全面实施贫困户搬迁建房或危房改造。
今年,县财政再统筹1亿元资金,用于解决农村未享受国家住房政策农户农房排险加固,确保全县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住房安全率达到100%。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改造危房3.1万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改造危房1.7万户;投入危旧房改造资金4.3亿元;投入10.7亿元,建成土地增减挂钩聚居点358个、安置农户15250户;投入5.5亿元,完成易地搬迁6128户22239人。
教育扶贫:落实政策拔穷根 阻断贫困代际传
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全县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全县9093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无一因贫辍学。近年来,苍溪还全面保障残障儿童受教上学,全县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667人全部就读,其中随班就读387人,特校就读145人,送教上门135人,完成送教服务2600余次,残疾儿童100%享受义务教育,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大决战。
我县还将县内建卡未住校和县外就读未能享受义务教育资助的学生同步纳入资助范围,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实现应助尽助。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7205.61万元。利用教育扶贫基金救助贫困学生2969名,救助资金221.38万元。
医疗扶贫:精准施策“治穷病” 健康扶贫暖人心
坚持把严格落实医疗扶贫政策与实施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相结合,确保农村无1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全县累计救助县域内住院患者124649人次,医疗总费用55730.10万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等44210.32万元,财政兜底6845.61万元,贫困患者个人自付4674.17万元,自付占比8%。
全县医疗扶贫服务能力明显提高,39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脱贫攻坚乡摘帽“三有”标准化建设;214个贫困村卫生室全面完成达标建设,面积50平方米以上,均设置“三室一房”,每个村都配备至少1名合格村医。全县创建健康村45个,健康家庭户9602户。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重要时刻,苍溪县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一鼓作气,越战越勇,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完成摘帽目标、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县扶贫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