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苍溪县委书记 张寿于 苍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祖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苍溪解放,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成立70年来,苍溪县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勤劳务实的苍溪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谱写了跨越发展新篇章。
图为,苍溪县城全景。
从一穷二白到物阜民丰。新中国成立初期,苍溪基础较为薄弱,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417万元,到1978年也仅有1.36亿元。搭上改革开放的“快车”后,苍溪县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4年迈上100亿元大关,2018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152.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49-2018年全县GDP年均增长7.7%。特别是2000-2018年,在西部大开发、“5·12”大地震灾后重建等政策叠加支持下,全县GDP年均增长9.6%,比西部大开发之前年均增速快3.5个百分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苍溪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从解决温饱到决胜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积贫积弱,城乡矛盾尖锐,农村凋敝,农民生活困苦。1949年,全县人均GDP仅为11元。在1978年达到192元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先后跨越千元、万元台阶,2018年突破2.5万元大关,达到25012元,是1949年的2273.8倍。脱贫攻坚以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9.2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0.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9%下降到1.1%。201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89元,年均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6元,是1956年的600.3倍,年均增长达10.9%,全县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图为,天新园区。
从农业为主到三大产业齐头并进。新中国成立初期,苍溪农业经济占比高达54.0%。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二、三产业占比逐渐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54.0:22.3:23.7逐步优化为2018年的21.2:43.5:35.3。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3.3万吨,农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40.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1998年的19家增长到50家;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3.99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41.4%,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使苍溪县经济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苍溪已从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阶段步入到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从古道寥寥到四通八达。新中国成立初期,苍溪县仅有苍(溪)剑、苍(溪)巴(中)、苍(溪)昭(化)、阆(中)广(元)、南(部)剑(阁)等5条连接外地的道路。1951年,苍溪开始了大规模道路兴修,到2018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115公里,通乡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所有行政村均通水泥路,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12年底广南高速苍溪段主线里程45.4公里实现通车,2015年底兰渝铁路苍溪段42.9公里实现通车;在县委县政府多次争取下,2017年12月28日,由广元苍溪途径成都开往峨眉山的C6303次列车“苍溪”号从苍溪站发出,标志着以苍溪作为始发站的首趟高铁列车正式开通,极大地方便了全县人民的出行。与此同时,苍溪县水运建设也卓有成效,全县通航河流达到4条,常年通航里程568.6公里。“气化苍溪”项目加速推进,兰成原油管道、中贵天然气管线相继建成完工,管道运输业发展步入新轨道。
图为,改造提升后的通乡公路。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户籍人口38万人,城镇人口1.9万人,城镇化率仅为4.9%。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5.9万人,全县城镇化率37.11%。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变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推进县城区麻纺厂、人才市场棚户区改造,攻坚啃下二十年多年的征拆“硬骨头”,打通滨江道路“肠梗阻”,使城区旧貌焕新颜;赵公坝、杜里坝等项目的建设,拉大了城市路网骨架,优化了城市发展格局,2018年,县城已建成面积达18.5平方公里。建成赵家山安置区主干道、梨仙湖湿地公园、嘉陵江滨江亲水绿道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民心项目,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2018年,苍溪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2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33年全市领先。苍溪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79亿元,文化产业单位个数增加至258个,“唤马剪纸”“歧坪真丝挂毯”等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苍溪梨花节”“四川苍溪猕猴桃采摘节”成为省内外知名民俗节庆活动。全县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及(分院)58个,村卫生室703家,县人均寿命由1949年36岁提高到2018年76.5岁。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1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达29.68万人。
图为,梨仙湖湿地公园一角。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苍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县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县、省级生态县,总结形成的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三级联创”经验在全省推广。大力实施天然林、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等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4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45%,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1.1%。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嘉陵江、东河等主要河流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力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建设用地风险防范、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土壤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工程”,秸秆资源化利用率89%,危险废物依法安全处置率达100%。
党的建设放在首位。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正风肃纪,全面加强县委集中统一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县委及时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意见,以上率下、层层示范。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70年奋勇拼搏,红军精神代代流传,70载沧桑巨变,红色血脉生生不息。苍溪县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梨乡儿女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走进新时代,苍溪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动高质量脱贫摘帽、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为治蜀兴川广元实践再上新台阶贡献苍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