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扶贫动态
苍溪县岫云村党支书李君:趁年轻好好干 为乡村振兴发展再奋斗20年
2022-07-02  来源:苍溪发布  作者:  收藏本页

李君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四川省共98名个人、74个集体上榜。

“能够获得这份荣誉,我非常激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在脱贫攻坚大获全胜的这一重要时刻获得表彰,我感到特别荣幸,这不仅仅是一种鼓励,更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明确了目标。

“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努力。重任在手使命在肩,希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途中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李君说,自己要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们看齐,接下来他为自己确定的目标是:为乡村振兴发展再奋斗20年,甚至更久,希望在吹响乡村振兴全面胜利的号角时,自己也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称号。

“下一步,在乡村振兴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我将重点思考岫云村的品牌化发展之路。”李君表示,自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干出成绩,通过品牌化发展,让岫云村的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地获得收益,同时让村子有更大地变化,让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工作中的李君(中)

延伸阅读:榜样的故事

李君,“80后”,敢想敢干是他的标签。13年前,他是公司高管,拿着18万的年薪,管理着一大帮人。如今,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正带领着当地村民一起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2008年,李君从成都回到贫困落后的家乡——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13年。在他的团结带领下,岫云村干部群众把落后村建成了四川省首批“四好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明村”。

2018年2月,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李君以基层代表身份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岫云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勉励他“年轻人,好好干”。


李君(右)走访农户

“80后”归来建家乡

“80后”的李君就出生在距离苍溪县城52公里的白驿镇岫云村。这里山高路远、交通受限,村子里的不少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贫穷的大山,青年人更是对家乡没有丝毫的归属感。当年在成都打拼的李君对此也深有感触。

“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能否想想办法为家乡做点什么?若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这样的青春应该更有意义。”经过一番认真的考量之后,李君毅然放弃了在成都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家乡。

“要致富先修路。”李君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可钱从哪里来?在村民大会上,他打了包票:“没有钱,我来找!哪怕是讨饭,我也要把路修通。”接下来的半年,李君“厚着脸皮”四处“化缘”。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彭州宝山村、中国大唐集团等支持岫云村85万元资金,加上国家的配套资金,岫云村三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路修成了。“路通的那一刻,村里很多人都哭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君仍然记忆犹新。


李君(左)跟村民一起直播带货村里的土特产

首创“以购代捐”助脱贫

通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经过多次考察求证,李君了解到,城市消费者对农村的生态食材需求旺盛,但缺少优质渠道。于是,李君立马赶到成都,开始了他的“远山结亲、以购代捐”计划。

2014年3月,岫云村成功开展了第一次“远山结亲、以购代捐”活动。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李君邀请来了10多个企业、50多个爱心家庭,现场认购了56万余元的农产品。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岫云村又陆续组织了不少单位到村开展“远山结亲”活动。这期间,村里的生态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城市,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增加。

“让捐赠者有回报,让受助者有尊严。”这是李君的扶贫理念。他全国首创的“以购代捐”扶贫模式,在2018年还被写入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在全国进行推广。“以购代捐”的推广,让不少贫困地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把好产品卖出了好价格。

将“岫云村”注册商标,打造成省内小有名气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成都开设全国首家扶贫体验餐厅——岫云村汤馆,解决贫困户就业和农产品销售问题;创新应用“互联网+小农户”模式,打通产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在李君的带领下,如今的岫云村已是旧貌换新颜。全村264户人家中,238户住上了小洋楼,187户购置了小轿车......村民们说,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岫云村党支部供图)

热点排行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 ©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
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猕都大道
电话:0839-5266619
蜀ICP备1902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