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刚脱贫不久的苍溪县白山乡宝顶村村民张轩之就到自己的8亩鱼塘里忙乎了起来,他一边喂鱼,一边笑呵呵地给记者估算着今年水产养殖投产后的收益,“保守估计20万!”被问到挣这么多钱后最想干什么时,他则回答:“等我发了财,也要学张仕伟,给村里做点贡献。”
张轩之提到的“张仕伟”,是宝顶村的“名人”。他的有名,在2013年前多是因为在外开公司会赚钱而让人羡慕;2013年后,特别是2016年以来,则是因为他连续向村里捐款,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让全村老百姓受益而心怀感恩。
“我是从宝顶走出去的,根在宝顶,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点力。”5年前的宝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村民吃堰塘水、走泥巴路。而当时的张仕伟已在深圳工作了几年,生活上比较富裕了。看到村里的状况后,张仕伟心情沉重,他暗下决定,只要家乡需要,他愿意为宝顶的发展做点事情。
2013年,张仕伟回到村上,主动捐款2万元,补上了打通宝顶村到高坡镇这条“进出命脉”的资金缺口,当年宝顶到高坡实现了通车;2016年,捐款6万元,帮助村里硬化了宝顶村到寨垭村的通村路,两地村民来往不用再趟稀泥;2017年,捐款4万元用于新村建设聚居点建设,给住户门前安上了路灯,也照亮了他们因心中感恩而“主动脱贫”的路……
有了张仕伟的带动,村里生活较宽裕的人也行动了起来:李万福捐款1万元、隆虎捐款1万元、罗德桓捐款1万元.....据村支书李明光介绍,这两年全村共有10余人为村集体捐款,共计20余万元。
如何让这些社会力量在“精准扶贫”中得到精准利用?为赢得更多的信任与支持,联系宝顶村的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在与多方协商后,研制了规范合理有效的社会捐赠资金使用办法。
“我们将捐赠资金纳入村财专户单列管理,明确要求仅能用于基础设施等公益类项目建设。”该村“第一书记”寇桓给记者详细介绍到:村上所筹集到的捐赠资金,除在使用范围上有明确的界限外,在使用流程上,还必须经“一事一议”研究讨论后,送乡镇党委政府审批,全程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且在项目完工后,还会邀请捐资方,会同乡、村上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质量过硬,让捐资方满意。
社会扶贫力量精准了,让关心家乡发展的捐赠者放心了,也极大激发了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看着一个接一个白手起家的老乡在生活富裕后如此帮助自己,我们还有什么资格说不努力的话。”李明光说,去年村年收入在638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今年预计在此基础上分别会再增长17%。
在社会帮扶力量的影响下,等靠要的人少了,主动要求脱贫的人多了;计较得失的人少了,愿意为村上发展多出一份力的人多了。如今的宝顶村,平坦的水泥路串起家家户户,干净整洁的房屋门前总能看见“感恩”、“自强”的标语,村委会坝子的广播下时常传来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宝顶村民正按照规划的脱贫致富路,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