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扶贫动态
人大代表李君:把整个村当成“产品”的扶贫村支书
2021-08-19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汪垠涛  收藏本页

这是李君第二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赴京了。

去年第一次参会,正是他在四川省苍溪县岫云村当党支部书记的第十年,他往行李箱里妥帖地装上了6张杂志大小的照片,那是岫云村十年前后的对比照:一边是土坯房,一边是白墙红窗框的两层小楼;一边是泥泞山路,一边是平坦的水泥路面。“这些要带到北京去,在会上如果有机会,我要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讲一讲。”

事实上,他也确实如愿做到了。

而今年,李君把照片换成了画册。他很骄傲,也很迫切,想把自己在扶贫一线的成果让更多人看到。“我希望能把曾经非常非常差的一个村子在这些年经历的变化,真切地展现在我们的领导面前,展现在我们的记者朋友面前,让他们看到一个落后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奋斗,能真真正正地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今年参加两会,李君带来了关于岫云村的画册

“曾像小孩一样瘫在地上哭”

平头、半框眼镜、圆脸、白皮肤、一身得体西装……今年34岁的李君看上去像意气风发的青年企业家。实际上,他的确是“岫云村”品牌的打造者和实际掌舵手。除此之外,他的另一层身份,是岫云村的党支部书记。

11年前,岫云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偏僻,距县城52公里;贫瘠,没有矿藏、没有沃土、没有旅游资源。那些年,李君从这个山村走了出来,到省城念了一所重点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在城市里生活了五年后,也是四川遭遇地震的那一年,李君选择回到岫云村。先是兼任村主任助理,两年后就担任起了村支书。“冠冕堂皇地讲,回乡是因为情怀。更实际一点地说,我看到了机会。”

现在,李君能在各种会议、座谈会中侃侃而谈,面对媒体镜头也毫不怯场。但在11年前,他刚刚回村任职的时候,他曾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的挫败时刻——以自己崩溃大哭的次数为计量单位。“一共哭了八次,像小孩一样瘫在地上哭。”

“一开始我以为当支部书记很简单。我以为自己念过大学、在城里大公司里做过事,回去搞农村工作应该很好搞。”但现实远不如他所愿。李君回忆,当时村里要修一条路,住山上的村民说要从山上往下修,住山脚的说应该从下往上,还有住半山腰的说要从中间开始修……他一下就“疯了”。

工作时间久了,李君才理解,村民的“蛮不讲理”是出于对干部的不信任。“因为你才回去当支部书记,村民不信任你,怕你修了上面就不修下面。”随着李君任职年限越来越长,村里的经济情况一年年好转,这样的“刁难”才逐渐减少。“你给了老百姓承诺和期许,但万一你这个事儿没干完就走了的话,不管是你还是今后接手的干部都会失去村民的信任,所以说,你跟老百姓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兑现。”

“不敢说他好话,怕他被调走了”

11年过去了。在李君看来,“毫无特色”的岫云村,在他的规划下,不仅完全脱贫,甚至家家致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李君坚持“什么都卖,还要卖出好价钱”。

李君自嘲是学错了专业。虽是学计算机出身,但他连如何重装系统都不记得了。而作为整个岫云村的“产品经理”,他对岫云村今后的发展方向、产品的包装营销思路,却脉络清晰。“大部分的农村并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所以我们以家庭为单位,走精细化生产的路,重点就是要打造品牌影响力。”李君说,“还没脱贫的时候,主要想的是建基础设施,现在主要想的是,怎么让岫云村这个品牌走出去、实现更大价值。”

在很多人看来,李君的营销天赋惊人。他擅长打造品牌,比如农户散养的绿色环保禽类、牲畜,他给冠名“岁月鸭”“时光鸡”“年华猪”,整合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卖出了好价钱。“我们村一个残疾人在家都能年收入两万元以上,就是靠养鸡养鸭。”村里还入股在成都开了三家餐厅,主打农家环保食材,生意红火,“整个岫云村本身就是最大的品牌。”

回乡“创业”干出了成绩,李君名声在外。近几年,他都面临着通过遴选进入体制内、或是继续留在岫云村的抉择。有一年,省里表彰优秀基层干部,到岫云村找群众座谈。结束后有村民对李君说,不敢说他好话,怕他被领导赏识后就调走了。

在父辈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祖祖辈辈没有当官的,我外公一把年纪了还来给我做工作,说娃儿你应该去当官。”李君坦言,自己是“真纠结”。

接受国家对好干部的提拔,还是延续扶贫工作?对很多扶贫干部而言,都是两难的选择。但李君认为,在国家层面,扶贫干部不管如何选择,都能够助力扶贫工作地继续。“你调上去当乡镇干部、县委书记,只要你懂农村懂农民,到了更高的岗位其实可以服务更多的人。”

李君也在思考,如果岫云村脱贫致富的模式可复制、可推广,那他愿意去带动更多的村庄、乡镇,将自己探索出来的路铺平、拓宽。

但是李君一直没有离开岫云村,一直当着村支部书记。他也不避讳谈论跟他一样的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了解到宜宾市斯栗村的“50后”扶贫干部张晓清,癌症晚期仍惦记扶贫任务,李君感慨:“基层干部全是有奉献精神的,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是当不了基层干部的。”

“待遇留人是最直接的”

李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今年也带来了关于提高基层干部待遇的提案。“基层待遇差、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李君认为,只有对他们关心关爱,乡村振兴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另一方面,李君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生活问题。多年前,他的妻子可以为了他辞去成都的工作来到农村,但面对6岁儿子的教育问题,妻子跟他产生了“至今最大的分歧”。李君希望妻儿陪伴在侧,但儿子在村里长到了4岁,妻子就坚决带儿子到成都上学了。“我儿子现在对我都没什么感觉了,老师问他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他说我爸爸是开会的。”李君苦笑了一下。

李君认为,自己面临的问题正是现在基层建设和扶贫工作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农村最短的短板,是教育和医疗,最缺的人才,也是这两类人才。“现在硬件真的很不错,学校建得很漂亮,但招不到高水平老师;医院设备很先进,但可能没有人会用。”李君加重语气说,“我今年要用粗暴的方式留人,就是提高待遇,城里给五千元工资,到我们村来工作,我们给开八千甚至一万元。”李君忍不住比划着数字。

“待遇留人是最直接的,我也是一个直接的人。”说完自己也笑了一下。

热点排行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 ©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
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猕都大道
电话:0839-5266619
蜀ICP备1902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