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20日讯 丰沛的雨量,充足的阳光,乐得红心猕猴桃攒足劲头壮实自己,单个克数已经达到70克左右了。这是苍溪县陵江镇陵江村四组曦瑞猕猴桃家庭农场情景。据农场主范帮森介绍,农场种有猕猴桃40多亩,另外,他还养殖羊10多只。去年,每亩猕猴桃产果500千克左右,总收入达40多万元。今年因为风调雨顺,挂果胜过往年,产量可能翻番。
每个月有技术人员上门“献艺”。 因受有四川华朴现代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这个“婆婆”的青睐,范帮森种植的猕猴桃根本不愁销路。公司按每千克保底价收购后,还可以给其二次返利。在政策“红包”、交通、地势、技术和畅通的销售渠道等各种便利驱动下,村民们纷纷种植以猕猴桃为主的一些特色致富水果。
以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再辐射更多老百姓就地“淘宝”, 是苍溪壮大新型农业主体的方式之一。
云峰镇五里社区和紫练村地处苍溪县城近郊。蔬菜、小水果和乡村旅游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去年,村里发展了120多亩瓜蒌产业,当年就见了效。今年,村里从瓜蒌产业入手,通过回引工商资本,依托荒山荒地,将村里可用劳动力有效利用起来,扩面增产瓜蒌产业和美化环境两兼顾。让瓜蒌产业成为带动观光旅游发展的“引擎”,从而壮大集体经济。
67岁的何明生是紫练村六组村民。去年,他流转荒山搞起瓜蒌经济园和蔬菜种植。蔬菜一年可收入两万多块钱。流转三亩土地种瓜蒌,一年一亩可返回两百元。如何明生一样,村里仅利用硬化道路两边发展集体经济的就有30多亩。2017年,村民平可增加集体经济12元。
云峰镇以盘活集体资源为着力点,加大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扶贫力度,根据不同产业发展,出台系列相关奖惩措施,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经营“空壳村”。目前,全镇34个村社都通过业主大户、帮扶单位、政策资金等方式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村社都有集体经济产业。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如何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在活力,是苍溪一直在探索的一个“课题”。目前,通过实践,该县已经成功“破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的运营机制;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尊重群众意愿、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
注重家庭经营。推进户均1-2亩特色经济园建设,新建户办“庭院经济”1万户,累计超过10万户;发展农场经营。鼓励适度规模承包经营,新建家庭农场280户,专业大户流转土地6.2万亩;创新集体经营。创新推行“一社两化三盘活”发展模式(即:村“两委”领办专业合作社,财政支农资金、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发展集体经济,脱贫退出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元以上;提速合作经营。发挥农民专合社纽带作用,带动农户近12万户;五是突出企业经营。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以租赁、股权量化、入股联营等方式联结利益,推动龙头企业与其它新型经营主体深度融合。仅华朴农业流转12个乡镇土地3.8万亩,通过“四保+分红”“订单+分利”模式带动合作经营9562户、33834人,年人均增收7300元。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新型农业主体,释放农业发展新动能。梨乡大地激扬的新一轮农村改革主攻号角,让老百姓看准了更加明朗的致富前景。(郭兰 阳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