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拿到体面的收入
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的苍溪县,曾是全国首批重点扶持贫困县。如今,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一片片白色大棚连成的猕猴桃基地显得尤为壮观。
“原先这儿都是荒地,四周都是贫困村。”苍溪县亭子镇副镇长王先林告诉记者,2018年三门与苍溪结对,帮助苍溪规划、筹建农业产业园。通过以点带面成片,如今覆盖了包括亭子镇在内的8个乡镇,100个村10余万人,形成了一条10万亩的环嘉陵江的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带。
在猕猴桃基地的大棚下,水肥一体化的自动喷洒系统,根据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检测到的土壤墒情定期灌溉,原先靠天吃饭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
“这些数字化的方式不仅减轻了原先繁重的农活,同时也提高了猕猴桃的标准率和存活率。”苍溪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仲青山告诉记者,“在采摘期和套袋期等必须有人力参与的阶段,村民的日工资可达200多元,此外农户还能获得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