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扶贫动态
【记者在一线】扶贫路上知心人苦干实干赢民心 【记者在一线】扶贫路上知心人苦干实干赢民心
2020-06-11  来源:苍溪印象  作者:  收藏本页

6月5日,从苍溪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乡道穿过4个乡镇,大约1小时40分钟后,记者来到了河地镇玉涧村,近年来该村在交通、产业和住房等方面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以及市房地产经营公司的倾情帮扶和驻村“第一书记”王徐的汗水与付出。

  采访玉涧村“第一书记”王徐并不容易,因为不时有电话打来中断采访,“王书记,家里头的鸡下个月要出栏了,你看能帮忙找找销路不?”“王书记,这两天旱的很,你能协调乡镇供水站给队上再整条管道不?”“小王,这周末单位同事们要来村上开展‘三同活动’,你问问老百姓家里缺啥,我们从城里买好直接给他们送到家。”村上的群众每当生活上有了难题都会找到驻村的王书记,而王徐却笑着说,“忙一点好,忙才证明乡亲们是真的把我当成了自己人。”

  玉涧村位于双河乡西北方,距乡镇府驻地约7公里,共有户籍人口181户65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89人。2017年4月,已经在河地镇寨堡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一年多的王徐正式被组织派往非贫困村玉涧村担任第一书记,刚一赴任,他就马不停蹄地在村上开展起了入户调查,第一时间把全村贫困户的情况了解清楚。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只有产业的崛起,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摘掉‘穷帽’。”在王徐的协调下,市房地产经营公司出资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对玉涧村的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并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殖和种植分类帮扶计划。

  “王书记在村上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平常不但给我们送化肥、送苗子,家里养的鸡鸭,种的菜籽、蔬菜也都给我们联系了销路。”贫困户曾明贵告诉记者,去年他家里养的30多只鸡都是通过王徐联系的渠道销售出去的,仅这一项就挣了2000元。

  面对村里空巢老人较多、剩余劳动力少的情况,王徐还积极发动玉涧村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回村创办企业,招引业主在村上开办了温氏集团生猪代养厂、马鞍山鑫源农场和玉丰肥业有限公司,这三家企业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生产销售已上轨道。

  马鞍山鑫源农场占地108亩,村集体经济注资5万元,由回村返乡创业的李玲、何小剑夫妇与其父亲李开鹏管理,通过他们的用心经营,马鞍山鑫源农场现已成为市级示范农场,申请到绿色认证,并且还在中央电视台7套农业频道“一亩田”节目中做了一期专题报道。

  “我们三年前开办了这个农场,帮扶单位和王书记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都很大,周边的十几名贫困户和困难户也都来这里干活,算下来一年每人务工收入能赚1万多元。”农场负责人李开鹏告诉记者。

  拌料、包装、运货……在玉丰肥业厂房,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早年在上海搞工程,2017年通过帮扶单位和乡上的多次联系决定返乡创业盖有机肥厂,这期间王徐书记帮我们找了很多销路,现在广元的曾家山蔬菜基地、青川的白茶基地和苍溪的猕猴桃园区好多都用我们的产品,我们车间还雇了七八名贫困户在这里务工,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有收入。”玉丰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子奎说。

  在王徐和帮扶单位的努力下,玉涧村的31户贫困户均已脱贫,随着今年产业补短行动的顺利完成,各家的产业和销路也都有了保障,可基层一线总有忙不完的工作,针对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旱情,王徐又马上联系帮扶单位和镇政府积极应对。

  “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旱,最近天气比较热,北部乡镇的水资源都比较短缺,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主要是在河里面建起了一个小的堤坝,把水聚集起来,让大家可以有足够的水源,同时在村里的各个地方寻找水源,并且接通管道供给全村。”王徐告诉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虽然上半年出现了疫情、旱情等难题,但不论付出多大努力,既定的脱贫致富目标都一定要如期完成,因为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也是“第一书记”对乡亲们的承诺。(记者   刘鸿博)

热点排行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 ©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
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猕都大道
电话:0839-5266619
蜀ICP备1902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