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疫情防控,抢抓农时复耕复产,全力帮助推销滞销农产品……今年以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各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战脱贫攻坚,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脱贫春日忙
4月8日,在山东省平邑县保太镇和平村北岭,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徐正波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德存等人一起,种下一株株金银花苗。
开春以来,在北岭这片60多亩已完成流转的土地上,他们先后栽下了10亩丹参苗、3亩李子苗和石榴苗,今年计划种植20万株金银花苗——徐正波协助村两委牵头组建的农业合作社一步步走上正轨。
在保太镇万松山庄,田野中也是一片忙碌春景。山东省派第一书记明立堂和村民们为重新开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忙前忙后,挖掘机正在对剩余的石头地段深挖攻坚。
徐正波和明立堂是山东省直单位选派第四轮663名第一书记中的成员。除省派第一书记外,山东中烟派驻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办事处潘家场村第一书记马荫楠,派驻滕州市姜屯镇罗岗村第一书记袁瑞,派驻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第一书记许勇,自春节以来也一直战斗在抗“疫”和扶贫一线。
投身一线为当地纾困解难
面对突发其来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推进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如何啃下?第一书记们都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决胜之年遇疫情,他们抓“早”抓“实”抓“严”。
除夕当天,山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有条件赶回村里的,他们便第一时间在村里部署落实;不能及时赶回的,也是“人未到,部署到,物资到”。
大年初一,许勇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深夜,和突泉村村两委完成了对全村1096户2830人的全面摸排,实现了二维码登记。
袁瑞在大年初二上午赶到罗岗村。他与村两委一班人紧急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细分封锁、宣传、排查、执勤、消毒等专业组,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潘家场村面临着防疫物资短缺的难题,马荫楠与村两委沟通后带头捐款,积极协调企业在第一时间调配物资,先后将8000个口罩、两桶酒精和4桶消毒液运到村里,支持村民抗“疫”。
身处异地、无法及时赶到村里的徐正波和明立堂线上“调兵遣将”。徐正波组织召开和平村村两委视频会议商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快递将500个口罩和其他物资送到村委,又通过网购为村里筹集到护目镜、消毒液、胶皮手套等防疫物资。明立堂通过电话动员村里党员干部及时组建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应急队,细化工作任务、明确人员分工,各项防控保障有条不紊进行。他还自费购买口罩、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回村后第一时间投身战“疫”一线。
加强宣传、全面摸排、定时消毒、强化管控……对于驻村第一书记们来说,既要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松懈,又要抢抓农时有序推进春耕生产和发展产业项目。
罗岗村是滕州市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马铃薯集中种植期正是疫情防控吃紧的时候,劳动力不足成为难题。袁瑞一面组织人员做好进出村人员管控,一面鼓励村民抱团取暖,三家五户组成劳动小组互帮互助、逐块地种植,顺利完成了全村春季马铃薯种植作业。
“输血”更要“造血” 提升当地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疫情防控期间,突泉村遇到了“新烦恼”:一些绿叶菜和草莓到了出棚时间由于市场需求不足、销售渠道不畅,产品销售受阻。
许勇通过微信“线上带货”,一天就收到30多个订单。他还与柳埠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联合管区内的8名第一书记沟通,根据柳埠地理特点试种珍珠油杏果树,目前10个行政村共种植经济果树4.5万株。
“4月是春耕生产的黄金时节,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徐正波说。在和平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向纵深推进。村里接入了水厂的自来水管道,水表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村西南的废弃鱼塘改造后设了围栏,投下了鱼苗;15处废弃的藕池升级改造后栽下了500余公斤藕种。
万松山庄也迎来诸多变化,村里新增两眼大口井,春旱得到缓解;村西南废弃多年的汪塘进行了清淤、修缮,装了水泵,铺了电缆和抽水管,还设了围栏、投放了鱼苗;300亩烟叶种植土地完成了流转,深耕、扶沟正在进行,烤房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建设施工图纸已设计完毕。
扶贫需要扶根,“输血”更要“造血”。第一书记们深知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金银花种植是潘家场村的重点扶贫项目之一。马荫楠带领村民抢抓农时修整地块、按计划扩大金银花种植面积,同时积极对接金银花深加工企业,打造村里的金银花种植、采摘、初加工产业链,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为村集体经济贡献新增长点。(孙淑霞 陶由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