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四川农信三台农商银行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农信联社和市县党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勇于践行“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方金融主力军银行、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的职责使命,将金融精准脱贫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县级法人金融机构决策与创新优势,通过推进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着力发挥金融在助力脱贫攻坚中的资源配置和“杠杆”撬动作用,持续加大脱贫领域的金融支持,为三台县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贡献了不可替代的金融力量。截至2019年末,全行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10.5亿元、扶贫贷款余额达到4.3亿元,其中,小额个人扶贫贷款余额达到1.2亿元、占县域小额扶贫贷款总额的99.5%,全县超过7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农商行贷款支持,累计助力全县140个贫困村、29718户、80382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全面实现“奔康”的阶段性目标。农商行的金融扶贫工作得到各级地方党政高度认可,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获得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表彰,两次登陆央视国际频道面向全球分享,生动诠释了“小银行”在脱贫攻坚中的“大作为”,为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
共建扶贫“参谋部” 争做奔康“主力军”
“今年,我们还将持续加强藤椒销售渠道的拓展,让乡亲们的藤椒不仅不愁销路,还能卖个好价钱”三台农商银行派驻三台县芦溪镇五柏村的金融村官蒋明国正筹划着2020年的工作方向。蒋明国已在五柏村担任金融村官3年,结合县政府的产业和扶贫政策,与村两委一道,大力推广藤椒种植,挂职以来,累计推广藤椒种植150亩,带动该村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推动该村较脱贫计划提前2年实现脱贫目标。在三台农商行像蒋明国这样,不占用编制、不领薪酬,但通过兼岗或脱产形式下沉贫困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还有140人。这项工作始于2017年,根据中央、省、市、县扶贫部署,三台农商行在对全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指导下,提出了党建+金融的脱贫思路。向全县140个贫困村派驻金融村官140名,通过开展农商行基层党支部与村支部联建,共建扶贫阵营“参谋部”,有效消除长期制约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存在的服务主动性不高、信息不对称、群众金融获得感低等“顽疾”,实现1+1>2的工作目标。共建工作实施两年多来,农商行与贫困村打造共建示范支部18个,农商行村官累计参加村两委脱贫攻坚会议3365次,走访贫困户1.7万余户次,形成了党政+农商行的金融扶贫合力,期间,农商行挂职干部坚持因地制宜,与挂职村两委干部为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700余个,通过精准施策,全县700余名贫困户实现如期“摘帽”目标。
整村推进“无遗漏” 小额贷款“全覆盖”
让贫困群众享受到“平等、优质、实惠、有尊严”的信贷服务,是三台农商银行金融精准扶贫的一项基本目标。近年来,全行坚持“奔康路上不少一人、不落一户”的工作理念,在全县按照“整村推进”模式,全面开展面向贫困群众的评级授信工作,让具备劳动能力、意愿、具有可行致富项目的贫困群众,在农商行均有一份“生产保障金”。
“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前年,村里请来了养牛技术员教会我们养牛,但一头小牛就得好几千,好在农商行到村里了解情况,并为我办了10000元的养牛贷款,解决了养牛启动资金问题,今年,我又贷了20000元,新买进4只牛仔,再过2年,我不仅能还清银行贷款,还能挣得几万元,这在以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观桥镇的王大爷一边放牛,一边憧憬着越来越红火的日子。
2015年,三台农商银行组织外勤人员400余人次,耗时6个月,通过进村入户,现场办公,户户建档的形式,对全县28432名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向符合授信条件的贫困群众授信20177户、授信金额3.2亿元,2019年,全行又以“夯基拓业”为抓手,对家庭成员实施单独授信,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贷款便捷性。全行在做实评级授信同时,以金融夜校、庭院坝坝会、广播会等为载体,着力抓好《扶贫政策37问》《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办法》等扶贫政策宣讲,期间,全行组织金融夜校1000余场次,坝坝会广播会1500余场,让群众充分知晓掌握和运用好农商行扶贫信贷政策。王大爷便是农商行整村推进评级授信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截至2019年末,全行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8亿元、惠及贫困群众1.7万户,占授信群众的85%。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超过3000万元,占县域助学贷款申贷学子的80%以上。
牵住产业“牛鼻子” 跑出脱贫“加速度”
发展产业是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而前期的脱贫实践也证明,通过发展产业提高了脱贫的组织化水平,可有效破解贫困户单户脱贫力量有限,脱贫又返贫的疑难问题,让脱贫的基础更加坚实。三台农商行结合三台县域脱贫攻坚的实际,借力政府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东风,将以“藤椒、生猪”等农业特色产业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通过助推产业壮大,放大产业对扶贫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出“产业扶贫贷”,构建“公司+贫困户+政府+农商行”的扶贫模式。2016年,三台农商行以绵阳丘区农村扶贫攻坚示范区——三台南路综改区为试点,设计出一款专门服务产业扶贫的贷款——产业扶贫贷。该产品的核心特点及在破解金融扶贫难点方面的突破表现在:一是贷款定向服务于吸纳贫困户社员比例不低于80%的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了贫困户无组织带动问题。二是贷款额度较个人扶贫贷款额度大幅提高,最高可达300万元,破解了单户扶贫贷款额度偏小的问题。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牵头,专合社落地的模式,破解了信贷资金难以监管和贫困户在生产中缺乏项目与技术的痛点。四是因核心企业的介入,项目管理更为规范,成功率大幅提高,扶贫贷款风险变得更为可控。截至2019年末,全行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300万元,支持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个,吸纳贫困户1172人次,890余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贷支持的项目实现“零风险”脱贫。
——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在贫困村“建基地、搞加工、树品牌”。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府的大力协调下,铁骑力士、台沃农业、梓州农业等国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到我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南路发展生猪、水稻、藤椒等产业。农商银行因势利导,主动跟进服务,向上述三家涉农企业累计投放贷款8600余万元,支持其在我县发展,目前,累计支持生猪养殖基地6个、年生猪出栏1.4万头,带动片区内群众人均增收1000余元,同时,助力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省级示范主体20家,注册省级著名商标9个。2019年,三台生猪产业转型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结对帮困“心连心” 摘帽不忘“农商情”
“感谢农商行的大力支持,全村能够如期全面脱贫,农商银行功不可没……”观桥镇山花村村两委向三台农商银行观桥支部送上感谢锦旗。在脱贫攻坚大潮中,三台农商银行既立足金融抓扶贫,又跳出金融助扶贫。一是开展挂联帮扶。在总行挂联帮扶景福镇双手磨村、廖昌沟村的同时,各支行积极响应地方党政结对帮扶号召,累计挂联帮扶贫困村10个、贫困户80户,协调致富项目22个、协调扶贫资金200余万元。二是加强贫困群众生产帮扶。定期不定期对挂联贫困村群众开展走访,通过物资帮扶,提高其生产生活水平;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在农耕、秋收等时节开展抢种抢收志愿帮扶,期间,全行年均投入帮扶物资10万元,举办志愿服务15次。三是开展公益捐赠,传递农商温情。每年通过扶贫日活动等载体,向县域扶贫事业捐款捐物,累计捐款超百万元,以真金白银助力脱贫攻坚。四是举办“送种养技术”下乡活动。牵头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扶贫干部等,到基层开展公益讲座,大力普及党的扶贫政策、农业生产知识,达到扶能又扶智目标。
精细管理“添效益” 多方合作“促共赢”
回归本源,落实更加严密、更为有效的风控举措,是推进金融扶贫可持续,构筑各参与方多方共赢的根本保障。三台农商银行围绕金融扶贫中的风险防范。一是构建多维度分险体系。一方面,针对扶贫贷款成立了由政府财政出资的分险基金,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分险基金将承担70%的损失。另一方面,针对在产业扶贫贷款中的风险缓释,引入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上的扶贫贷款进行增信担保,同时,引入农业财产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抵御农业经营风险。如,2017年,该行一企业客户因生猪市场价格变动蒙受损失,因购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获得保险赔付300余万元,在帮助该企业挽回损失的同时,让贷款资金风险也得到了显著缓释。截至2019年末,该行引入各项农业产业链分险基金约1600万元,农业财产保险承保额约1.7亿元。二是加强队伍培养,提高风险识别、管理能力。成立凤凰学院,对行内员工开展常态化内训,围绕金融扶贫作开展专题轮训,从贫困户家庭分析、生产项目分析、信贷资金管理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在金融扶贫中的风险主动管控能力。三是抓好扶贫领域乱象整治。严格按照行业主监管部门工作要求,定期开展扶贫贷款专项检查,对贷款进行定期对账、定期评估,严格把控贷款使用用途,确保扶贫贷款流向扶贫领域,助力县域农村产业成长、农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