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宇,大学本科经济师,一个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工商银行桂林基层行办事处主任、办公室主任、总会计等职务,是一个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
2018年3月14日,蒋新宇正式接下了白宝乡北山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当天就在村委会议室边上安了“家”——一个六平方米,只有一张床、一台电脑的小房间。从此,这里便成为他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总据点。
说到工作环境,蒋新宇表示,“村委三楼原来是没有的,后来就像工地板房那样搭建三楼,成为我们的大会议室,桌椅还是我们这里定点扶贫单位捐赠的。”
就是这样一个办公环境,见证了他600个日日夜夜的精力倾注和汗水付出,也见证了他的白发染鬓。
“地没得地,水没得水”
“以往贫困地区好像都给人‘位置偏、路难走’的印象,但这里不一样。”蒋新宇说道。
图为白宝乡北山村第一书记蒋新宇与村民勘察农田地形
白宝乡北山村委位于桂林市的东北部,北接湖南省永州市大庆坪乡,村委距离县城仅17公里,主干道是新修的水泥路,路况较好。该地区地貎多以岩山丘陵为主,石头多、田地少,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
“全村委共辖11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803户共2990人,其中党员48名。”蒋新宇对这些数据了然于心,全村只有水田1855亩,旱地1174亩。全村贫困户240户86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贫困人口395人,是白宝乡九个行政村中贫困户及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
北山村委也是整个县出了名的贫困村,由于人均可耕种面积十分有限。“田地耕作难度大,甚至要七犁七耙才行,水田只能耕种一季。别人是种了东西运不出去,我们这里是种都很难种出来。”蒋新宇说。
受地形限制,当地难以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加上劳动成本高、作物收成和价值较低,部分偏远村民往返一趟集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较高交通费,种植农作物一年下来还可能会入不敷出。
“组织把这份责任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
要想弄清各贫困户致贫原因,沉下身子,摸清扶贫对象情况是第一要务。
图为白宝乡北山村第一书记蒋新宇对村民进行家访
他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走遍村里的沟沟岔岔,逐户详细了解贫困家庭人口、住房条件、安全饮水、子女上学、外出务工、种植作物、主要收入来源等实际情况,并将相关资料建档立卡,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不漏一户。
一次雨天入户一农家进行识别登记时,蒋新宇在一个沟岔里狠狠摔了一跤,左手胳膊被利石划了一个大口子,整个手臂疼痛发紫,衣袖也被鲜血染红了。一大娘见了心痛不已,连忙弄了点草皮灰帮敷了敷,还说:“蒋书记,下雨天就别来了啊”。然而他却淡淡一笑说“大娘,我家也是农村的,没那么骄气,没事。”说是没事,然而这一痛就痛了两个多月,到现在天气阴冷时还不时疼痛不已。但他从不言苦,更无退缩放弃的念头。
正是凭着这一股劲,他才能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从八十多岁的老人到三五岁的小孩无一不知,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如数家珍。
蒋新宇告诉我们,全村11个自然村,803户人家,人口29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贫困人口397人。其中,工商银行桂林分行一对一挂靠扶贫对象35户,覆盖人数达144人。
“要做好扶贫工作,精神扶贫是关键”
“除了自然条件艰苦之外,一些群众甘于现状、脱贫意识不高,生活上向国家等靠要,是当地贫困落后的症结所在。”蒋新宇解释道。
一方面,他从党员着手,从抓村党支部建设做起,按照“党建+”模式,配齐党支部支委班子,建立党员民情责任区,推行党支部党员议事制度,共同探讨脱贫途径。他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集全村47名党员,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积极开展学习教育,促使党员村干部查找整改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同时购买分发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科普图书,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激发脱贫致富动力。在党员带领下,参加议事的群众越来越多了,关心集体、关心群众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支部是凝聚人心和信心的地方,一改村子涣散的旧貌,在群众中树起了新形象。如今,村党支部成了全村人的议事中心,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他因地制宜,着力壮大农村经济,力争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制定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支持做实产业扶贫。通过多次请专家到村山头地里调研,明确了“发展金槐、红薯、红辣椒特色种植产业+扩大猪牛家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维一体的脱贫思路,在引入投资项目的同时,落实结对帮扶资金和政策。
近年来,在工行桂林分行对该村委投入的近30万元扶贫资金的支持下,红薯加工厂、村巷道进行水泥硬化、新建篮球场、路灯亮化等工程逐一落地,在有效帮助村民脱贫的同时,也使得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同好评。
北山村委2016年脱贫30户118人;
2017年脱贫14户52人;
2018年脱贫21户72人;
2019年计划脱贫26户92人……
随着这一个个数字的变化,村民们的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蒋书记,来我家吃饭嘛”
“蒋书记”,从村民们口中说出的这三个字,对蒋新宇而言,是最亲切的称呼;对村民们而言,是他们心中一句句感激。
蒋新宇对村民生活上的帮助也可谓是尽心尽力:面对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他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加紧落实北山村贫困户子女“雨露计划”,同时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结合春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假日,他积极开展慰问、“小手牵大手 点亮微心愿”等专题扶贫活动;在认真完成了“一户、一删、一卡”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2019年新农合缴费进程,确保村民基础生活保障;在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对帮扶人及相关人员进行扶贫业务培训,完成了北山村“学习强国”手机平台学习;对于旱稻种植、烟玉二号辣椒种植和北山集体养牛场集体经济发等扶贫新项目,他及时跟进,推动项目早日落地。
“有新农合,村民的医疗费90%都可以报销掉,基本解决了村民的看病负担,也消除了村民们因病致贫的隐患;小孩上大学也有补助,上本科一次性可以补助4000,上大专每学期可以补1500。”蒋新宇熟练地说。
正是因为为村民办了好事、为村民办了实事,所以田间的村民会大老远的挥手问好,村头的村民会热情招呼他到自家吃饭。
“蒋书记,来我家吃饭嘛”这句话,是村民对他的最高礼遇,也饱含着村民们对他的喜爱和尊敬。
“我生病三次,他一次没来陪我”
北山村的快速变化背后,是他辛勤付出的汗水。
当提到自己因肾结石三次住院蒋新宇都没有回来陪护这一件事,蒋新宇的妻子失去了银行人应有的优雅,鼻子一酸地说道:“吃在那边吃,住也在那边住,哪里还管得到我们。”
蒋新宇任第一书记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夫妻俩聚少离多。作为一名军属,面对丈夫“舍小家,为大家”的工作态度,妻子用行动默默地撑起了整个家,来给予丈夫最大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人照顾老人,一个人去做手术,一个人住院……
“小孩在湖南当兵,长期不在身边,有时住院连个送饭的人都没有,前几天住院做手术时,他还答应一定来的,结果还是没来。”
而面对家人的抱怨,蒋新宇也很无奈,“没办法,白天要做学习培训、项目跟进、督导整改、帮扶工作,晚上还要做数据更新、总结思考……事情比较多,只有在村委那里住,才能尽可能地保证工作的效率和进度。”
如今妻子的身体渐渐康复,共同迈过这一道槛,夫妻俩的心也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蒋新宇私底下说,“她住院这几次,我一次都没陪到她,我想这会是我一辈子都内疚的事情。”
2020年是脱贫攻坚年,在蒋新宇看来,要彻底完成脱贫,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建立健全机制,不断探索创新模式。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只要我还做一天,就不会给工商银行驻村第一书记这个称号抹黑。”蒋新宇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