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信息网
扶贫动态
健康扶贫“内外兼修”
2019-12-26  来源:环球  作者:  收藏本页

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已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持续开展了4年,按年统计,共惠及38278人次。

《环球》杂志记者/胡艳芬

 

  隆冬某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老人毛礼安静地坐在病床的边缘,等待着眼睛上的纱布被揭开的那一刻。他是新一轮自治区“光明行”公益活动的第一万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很多人围在他身边,想要见证这一刻。当病房里的光线照进他的眼睛,人们的笑脸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时,他说:“我的眼睛亮了,心里也亮了。”

  对每一位像毛礼一样的贫困病患而言,这些行动令他们的命运随之改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俄罗斯族老人曹秀彬,曾因患白内障到2018年已几乎失明,在接受了免费手术后,如今老人又重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绘画和手工艺品制作中。在旅游季,他还通过卖手工艺品获得收入,生活境况得以改善。

  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截至2015年底,因病致贫、困病返贫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到44.1%,涉及近2000万人,其中患有大病和慢性病人数734万。在各种致贫原因中,因病致贫在各地区都排在最前面,因病致贫家庭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

 

就诊不再翻山越海

  打通偏远贫困山区、海岛的就诊“最后一公里”,是健康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工作难点。

  “过去既怕病要命,也怕交通要命。”家住江苏镇江世业镇这个“江中小岛”的75岁老人魏定瑜说,以前村民得了阑尾炎忍着不去看病,直到阑尾穿孔才抬上船往县医院赶,结果“船还没到人就死了”。如今,这座岛上因小病延误治疗导致死亡的悲剧不再出现。据悉,世业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在镇卫生院花费500元以上进入医保统筹,报销比例可达75%。大病还可启动二次报销。此外,镇卫生院配齐了医疗科室、人员和设备,“小病不出岛”已成为现实。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健康扶贫给贫困患者带来的民生温度。

  2016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通过医疗财政兜底、实施分类救治,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贫困县中的1180个县级医院实现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约92%的贫困人口实现县内看病。

 

三大项目撑起“家”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全国性扶贫公益组织,中国扶贫基金会正通过三个重点扶贫项目,推动实现覆盖更全、渗透更深、效率更高的健康扶贫网。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告诉《环球》杂志记者,“在健康扶贫领域,我们主要开展了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爱加餐项目和童伴妈妈项目。”如今这三个项目正从三个不同方面支撑着一个个贫困家庭。

  “救助一个人,撑起一个家”,这是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的立意。刘文奎说,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中国扶贫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保险平台、支付宝公益共同发起了这个项目。项目于2017年7月12日启动,资金主要来源于阿里巴巴公益和支付宝公益两个公益平台筹款,将健康扶贫与公益保险相结合,为现行贫困标准下18~60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住院费用补充医疗保障,减轻个人自付费用负担,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截至2019年10月底,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已签约12省(区)79县,为789.15万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项目规模22995.04万元。截至2019年10月底,项目累计理赔44014人次,理赔金额8497.78万元。

  爱加餐项目则是通过营养加餐、爱心厨房和营养宣教等方式,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自2008年该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覆盖云南、四川、广西、贵州等17省(自治区)56市(州)109县(市、区),受益学生达110万人次,为学生提供超过5740万份营养加餐,并为2112所学校配备了标准化的爱心厨房设备。此外,项目为全国20省(自治区)的60.5万人次儿童提供约76.2万包蜜儿餐。”刘文奎说。

  童伴妈妈项目是一项留守儿童关爱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为村级留守儿童建立安全监护网,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与保护探索有效途径,为政府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自2015年10月底项目启动至2019年9月底,我会先后联合共青团四川省委、贵州省民政厅、江西省慈善总会、云南省民政厅和湖北省民政厅,与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技术支持方合作,在54县588村(包括35个贫困县,39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童伴妈妈项目,覆盖近35万名儿童,累计收集并解决儿童福利需求14.78万余例,包括申请户籍、办理孤儿生活保障、低保或临时救助、帮助辍学儿童返校、大病救助或新农合等,满足了儿童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刘文奎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技术和新模式让健康扶贫项目更透明。比如,为了使项目实现完整的透明度,提高公众的信任度,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使用了互联网+公益+保险的创新模式,引入了区块链技术,确保每一个保单都能被精准跟踪。

  “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每笔钱的流向情况、每份保单的理赔情况等等,让所有的保单和数据在这个大数据库中得到清晰的展示。同时,这一技术可以展示每个项目县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让整个资金链可被跟踪。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的信任机制,让更多爱心人士有信心加入到扶贫行动中,真正广泛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刘文奎介绍说。

 

“一带一路”上的健康扶贫

  “你们不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这是我第一次不用为吃饭发愁,也不用去打工,可以专心上学了。”埃塞俄比亚12岁的小学生加布雷塞拉西这样说。

  加布雷塞拉西所在的莫特巴波小学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贫民窟。当天,学校迎来一群中国客人。中国扶贫基金会为该校带来“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近600名学生因此吃上免费早餐和午餐。

  莫特巴波小学的学生家长很多是从农村来到城里的务工者,每天收入折合人民币不到10元。学生经常饿着肚子来上学,甚至为了挣到一天的饭钱而出去打工或乞讨。

  加布雷塞拉西三姐妹经常食不果腹,被迫上街乞讨。2018年开学时,加布雷塞拉西应该升入六年级,但为了自己和妹妹能吃饱饭,她原本打算辍学,去工厂打工。当加布雷塞拉西听说,今年莫特巴波小学所有学生都能每天在学校吃到免费早餐和午餐时,她激动极了。

  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已在埃塞俄比亚和苏丹持续开展了4年,按年统计,共惠及38278人次。

  “健康扶贫项目是中国扶贫基金会最早国际化的项目之一。2011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成功援建了苏丹阿布欧舍友谊医院。之后,在埃塞俄比亚、苏丹开展了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在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缅甸开展了水及健康促进项目,以及尼泊尔乙肝筛查项目。截至2019年6月,累计投入资金3139万元,惠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尼泊尔和缅甸约15万人次。”刘文奎说。

 

来源:2019年12月25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6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热点排行
最新推荐
版权所有 © 苍溪县特色农产品电商营销中心
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猕都大道
电话:0839-5266619
蜀ICP备1902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