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政府的大院北侧,矗立着一座扶贫工坊,这里的工人们每天在无纺布生产线上忙碌着,裁剪、缝制、打包、装车……
临邑县德平镇扶贫工坊投资240万元,建设了总面积3456㎡的车间两个。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租赁给德平镇腾跃包装制品厂和临邑兴雅德服装有限公司,年租金26万元。两年多来,收益及时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了稳定的动力。
回忆起原来狭小的作坊,腾跃包装制品厂负责人张连德感慨万千:“原来那个小房间,场地小条件差,只有十来名工人,工人们整天被原料和成品包围着,走个路都得侧着身子低着头,工人们整天叫苦不迭,想进的大型设备屋里也装不下,效益比现在差远了。2017年3月,镇上给我们当地的加工企业开了会,说是计划建个扶贫工坊,问问我们有没有想租赁的意愿,我当场就举手了,没想到建得这么快,当年10月份我们就搬进来了,现在已经有百十名工人了,效益也翻了好几番。”
“当时上级部门下达了扶贫专项资金计划,但是养殖项目和种植项目风险太大了,我就想找个收益稳定的项目,经过多方调研,发现镇上有些企业消防不达标,而且厂房狭小老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我就想另辟蹊径建个扶贫工坊,还特意组织一些企业主开了个会,没想到反响不错,扶贫工坊顺利建成并承包出去,现在一直运营良好。”德平镇镇长张万里说道。
德平镇扶贫工坊不仅使企业主和贫困户受益,也造福了普通老百姓。德平镇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妇女却不能离家外出打工,把孩子送去学校后,她们就只能回家做做家务,和左邻右舍拉拉家常,把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家门口有了挣钱的机会,不仅这些家庭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还吸纳了一些外出务工的妇女回乡就业。“我们这活是计件的,手快的就多做点儿,手慢的就少做点儿,平均一天能挣个五六十块钱,主要是时间没什么限制,不耽误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一名工人说。
在德平镇,像这样的扶贫工坊不止一个,还涌现出了刚家美好未来玩具工坊、靳家木器加工工坊、高家藤椅编织工坊、满家数据线工坊、赵家服装工坊等十余个扶贫工坊,一个个扶贫工坊在德平镇这片热土上遍地生花。只有找准穷病根,才能开对药方子。德平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整合各方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精准扶贫攻坚路子。德平镇将继续聚焦精准扶贫,多举措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