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州,有一些高海拔地区的村落,由于气候、地形等原因,无法发展种植业,那么,如何让当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决胜凉山· 一线报告”,今天记者带你走进金阳县,看曾经的贫困村如何推进农旅融合、将“彝家新寨”变成村民增收的“彝家乐”。
记者严璐:“我们决胜凉山一线报告摄制组目前已经进入了金阳县境内,这里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边缘,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县。大家看我身后成片的彩林,感觉这一路行来就像挖彩蛋一样,惊喜一个接着一个。接下来,我们摄制组就将前往金阳县海拔最高的村落丙乙底村,走进凉山深处的彝家新寨,出发吧。 ”
“林书记吗,我是给您打电话的小严 。”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小严欢迎到我们丙乙底村做客。”
“这里海拔大概有多少? ”
“平均海拔3200米。”
村里的第一书记林涛告诉我们,2014年丙乙底村贫困发生率都还高达57%。从2009年起,丙乙底村开始着手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村民从没有窗户的土房陆续搬进了新建的彝家新寨。2015年下半年,省经济合作局开始定点帮扶丙乙底村,到2018年初,第三批彝家新寨也搬迁完毕。
“这条街就是我们的彝家新寨吗? ”
“对,这是我们2018年新建的彝家新寨。 ”
2018年初,林涛从省经济合作局派驻到丙乙底村担任第一书记,村里海拔高、气候恶劣,无法发展大规模的种植业,5月的时候,山上盛开的十万亩索玛花给了他致富的灵感。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当时来的时候我就发现这边风景特别漂亮,游客也特别多,但是游客找不到吃的。”
林涛告诉我们,那时候村里连一个干净的餐馆也没有,每年5、6月的时候来赏花的游客往往都要饿着肚子开车一个多小时去县城才能吃上饭。林涛就想着,能不能靠村上新建的彝家新寨办彝家乐,搞农旅融合发展呢?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结合我们的景区优势,让我们的彝家新寨发挥出经济效能,变成财富,让我们老百姓有持续增收的途径。”
为了帮助村里尽快把彝家乐建起来,省经济合作局投入了20万元,不但帮助乡亲们改造新房风貌,还专门从成都从成都聘请厨师来到这里,对大家伙儿进行培训,教授他们怎样做出城里人喜欢的口味。
“现在到饭点了,要不到我们彝家乐体验一下美食吧。”
“好的呀,那我们走吧。”
在林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也来到了村里的一家彝家乐抢先体验,老板俄底洛则热情地欢迎了我们。今年29岁的俄底洛则以前在西昌的大酒店里打工。今年年初,她选择回到家乡,当起了老板。
记者严璐:“刚开始怎么会想到要回老家开彝家乐呢?”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洛则:“每次回来看到家乡有不同的变化,房子也修得整整齐齐的,索玛花开的时候游客也多。”
尽管餐馆才开了半年,俄底洛则却尝到了当老板的甜头,尽管还没到旺季,餐馆每天平均都能有两三桌客人。
凉山州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俄底洛则:“反正比以前打工的时候好得多,又自由,自己可以当个老板,又是老家,可以边陪伴父母边做生意。”
彝家乐准备就绪了,更多乡亲们又靠什么增收脱贫呢?林书记带我们来到村里的电商扶贫超市,在这里能一站式购齐当地的土特产。乡亲们家里的乌洋芋、苦荞、跑山鸡、乌金猪都可以拿到这里卖,关键是还不愁销路。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第一书记林涛:“我们依托电商平台销售我们金阳的农特产品,通过省经济合作局发动商会、企业认购以购代捐的爱心礼包,目前我们村(农产品销售额)已经200多万了。”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村民阿日只堵:“以前我们到县城1个多小时,卖猪卖鸡那些都不方便,现在农家乐开在这直接卖给他们,等到明年索玛花节游客他们喜欢吃这的原生态鸡和猪。”
开餐馆、卖特产,丙乙底村新建的六家彝族特色的民宿也将在明年开门迎客,曾经的贫困村正悄悄转型成农旅融合的产业新村。
记者严璐:“我在丙乙底村居然发现了这么一间酒吧,哎,前面有表演呢,一起过去看看。 ”
虽然听不懂歌词的含义,但歌声中传递的希望和自信深深感染了我们。自信源自脱贫攻坚的奋斗成果——现在的丙乙底,在省经济合作局的帮扶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发生率已经下降到2.4%;我们也更加希望,在明年索玛花开的时候,能够看见一个更加美丽,被更多人认识的丙乙底村。